建水人大网移动版

> 专题 > 环保世纪行 >

移民十年 收入增长十余倍

——建水县勐曼移民新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见闻
     
  2007年11月,为了配合南沙电站建设,坡头乡雨尼、格式、江河寨3个村的140户、613名傣族群众从祖祖辈辈居住的红河岸边举家搬到了建水县南庄镇辖区内的原县林果试验站,新成立行政村委会——勐曼村委会。“勐曼”,傣语中意为“幸福美满的村庄”。
  移民初始,村民“背着炊锅去上访”,如今“移心归往,安居乐业”。十年来,勐曼村每天都发生着新的变化,2007年,雨尼村委会人均纯收入957元,移民10年,勐曼村人均纯收入达10716元,增长11倍,带来的变化不只是数字,更是鲜活的故事。
村美留人

  走进勐曼村,村内绿树成荫,条条街道整洁干净,一排排的傣族楼房拔地而起,家家沐浴着移民新村建设、美丽家园建设的东风,好一道靓丽的傣族村庄、好一幅意趣嫣然的乡村图画。一条宽敞的道路南北贯穿勐曼村,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村北侧就紧靠着耀标物流中心,使得勐曼村交通便捷,村民出行自如。进入勐曼村,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傣族民俗氛围浓重,除了傣族文化氛围浓厚的文化长廊、金石沙滩、金笋佛塔、立面水体景观、村民活动场所、寨门牌坊、民俗生活体验馆等建筑外,学校、卫生室、活动室、公共厕所等公益设施一样不少。
  如今的勐曼村日日新风貌,年年新气象,搬迁时抵触情绪较大的老年人,也喜欢上这座新村,热爱这座家园,对现在的生活环境非常满意。在采访了几个年长的老年人时,他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感谢党,感谢党的政策和关怀,勐曼村越来越好在了,天天都像生活在花园里,做梦也没想到会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确实,勐曼村建设日新月异,得益移民政策、美丽家园建设、脱贫攻坚、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的整合;得益于傣族人民勤劳善良,吃苦能干,把村庄当做自己的家园建设;得益于勐曼村把“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项目的集中实施。近年来,投资620万元,完成进村及村内道路硬化贯通;投资600余万元,完成傣家民俗风情村整规划和民俗文化景观建设。投资275.6万元,完成两条进村道路硬化;投资200余万元,完成村委会、学校、卫生室、公厕等公益设施建设;借助美丽家园建设项目的机会,累计投资1500万元,为每户农户房屋加盖一层,统一建成傣族民俗风格特色,其中移民资金占90%以上。投资35万元,完成村内绿化亮化工程。

业美留心

  经济发展了、群众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移民才能安下心。十年来,移民群众的人均纯收入从搬迁前的957元增长到10716元,整整增长了11倍,实现各级党委政府确定的“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让移民安居乐业”的目标。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刚搬迁时,为尽快让移民群众适应新的生产生活习惯,学会新的耕作、栽培技术,实现移民经济发展壮大,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谋划勐曼村产业培植与发展。县移民局除了投资116余万元在勐曼村建设了一个10余亩的农作物培训基地外,投入扶持移民发展资金366万元,建成大棚140亩,每户实有大棚1亩,发展大棚果蔬种植。南庄镇党委、政府立足村情,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勐曼村“两委”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带头,大力发展葡萄、油桃、小米辣、芋头、佛手瓜、洋桔梗等作物种植,取得了壮大一项产业,教会群众一门技术,致富村民群众的明显效果。
  如今,勐曼村村委会主任刀忠强已成为南庄镇响当当的两个产业(葡萄、鲜切花)主任之一,刀忠强依托县移民局移民培训基地,成功加盟红河州万家隆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云南勐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洋桔梗花种植,形成了“公司+基地+农业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的发展模式。现已引进洋桔梗花卉品种10个,带领农户36户加盟,今年8月发展种植面积200亩,预计实现产值1000万元,净利润500元。今年,刀忠强就种植了洋桔梗16亩,还长期请了3工人帮他管理,在问他今年仅此洋桔梗花卉种植预计实现多少收入时,他笑而不语。然而,除了勐曼村里的群众,谁又曾想到,10年前搬迁时,刀忠强抵触情绪大,他说,要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雨尼村,舍不得呀,虽然偏僻落后,但毕竟是祖祖辈辈生存的故土,有感情,何况哪里水资源丰富,傣族天性爱水,村民都喜欢打鱼,生活虽然不富足,但日子也过得休闲自在,虽然搬迁了,那段时间还常常跑回去打鱼。

改变的是生活 留住的是乡愁

  到勐曼采访,听得最多的就是“建设、产业、发展、变化、感谢”等字眼。是呀,勐曼村的每时每刻,和这些字眼是如此地亲密。勐曼村第一个大学生杨镭如今走上工作岗位,工作之余,她还免费肩负起勐曼村的导游,在向我们介绍勐曼村时,她显得阳光、自信、 骄傲。当采风团的成员问她移民前后给她的感受时,她用“翻天覆地”来概括移民前后的变化。她说,搬迁后,村里建起了象征傣族民俗文化浓重的文化长廊、金石沙滩、金笋佛塔、寨门牌坊等设施,而这些以前的村子是没有的。现在医疗、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读小学、看一般的小病在村里就解决了,以前读书、看病都要到30公里外的坡头乡政府所在地,交通不便,8、9岁就住校了,村里从来没出过大学生,而现在,村里有6个大学生了。村民的思想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前村民思想守旧,不重视教育、生产发展干劲不足,现在村民们都注重孩子的培养,发展产业争先恐后。
  勐曼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讲,村庄变美了,农业产业培植出来了,下一步,村“两委”将依托傣族风俗文化资源、傣族特色餐饮及葡萄、洋桔梗花卉等农业产业,立足“五项活动”的开展,(即:办好一个节日——傣族泼水节、培养一支队伍——傣家文艺队伍、建设一条长廊——傣家文化与党建相融合的文化长廊、布局一个广场——民族民俗广场、发展一项产业——傣族风情园乡村旅游。)推进傣族风情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以后,家家户户的二楼,都可以用于发展乡村旅游住宿,即发展了村民经济,同时也宣传了傣族民俗文化。每一个产业,都关注着群众的切身发展,每一项活动,都延续着浓浓的傣族情怀。
  曾经故土难离,昔日的雨尼将成为记忆。如今,幸福的傣家、美丽的勐曼新家园正阔步走来。相信善良勤劳的傣族人民将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勐曼人民幸福美满的明天。

(建水县新闻编辑部  彭兆伟 倪凤萍 刘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