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十年 收入增长十余倍
时间:2017-11-01 09:45 点击:次
——建水县勐曼移民新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见闻
2007年11月,为了配合南沙电站建设,坡头乡雨尼、格式、江河寨3个村的140户、613名傣族群众从祖祖辈辈居住的红河岸边举家搬到了建水县南庄镇辖区内的原县林果试验站,新成立行政村委会——勐曼村委会。“勐曼”,傣语中意为“幸福美满的村庄”。 移民初始,村民“背着炊锅去上访”,如今“移心归往,安居乐业”。十年来,勐曼村每天都发生着新的变化,2007年,雨尼村委会人均纯收入957元,移民10年,勐曼村人均纯收入达10716元,增长11倍,带来的变化不只是数字,更是鲜活的故事。
村美留人
走进勐曼村,村内绿树成荫,条条街道整洁干净,一排排的傣族楼房拔地而起,家家沐浴着移民新村建设、美丽家园建设的东风,好一道靓丽的傣族村庄、好一幅意趣嫣然的乡村图画。一条宽敞的道路南北贯穿勐曼村,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村北侧就紧靠着耀标物流中心,使得勐曼村交通便捷,村民出行自如。进入勐曼村,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傣族民俗氛围浓重,除了傣族文化氛围浓厚的文化长廊、金石沙滩、金笋佛塔、立面水体景观、村民活动场所、寨门牌坊、民俗生活体验馆等建筑外,学校、卫生室、活动室、公共厕所等公益设施一样不少。
业美留心
经济发展了、群众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移民才能安下心。十年来,移民群众的人均纯收入从搬迁前的957元增长到10716元,整整增长了11倍,实现各级党委政府确定的“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让移民安居乐业”的目标。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刚搬迁时,为尽快让移民群众适应新的生产生活习惯,学会新的耕作、栽培技术,实现移民经济发展壮大,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谋划勐曼村产业培植与发展。县移民局除了投资116余万元在勐曼村建设了一个10余亩的农作物培训基地外,投入扶持移民发展资金366万元,建成大棚140亩,每户实有大棚1亩,发展大棚果蔬种植。南庄镇党委、政府立足村情,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勐曼村“两委”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带头,大力发展葡萄、油桃、小米辣、芋头、佛手瓜、洋桔梗等作物种植,取得了壮大一项产业,教会群众一门技术,致富村民群众的明显效果。 改变的是生活 留住的是乡愁
到勐曼采访,听得最多的就是“建设、产业、发展、变化、感谢”等字眼。是呀,勐曼村的每时每刻,和这些字眼是如此地亲密。勐曼村第一个大学生杨镭如今走上工作岗位,工作之余,她还免费肩负起勐曼村的导游,在向我们介绍勐曼村时,她显得阳光、自信、 骄傲。当采风团的成员问她移民前后给她的感受时,她用“翻天覆地”来概括移民前后的变化。她说,搬迁后,村里建起了象征傣族民俗文化浓重的文化长廊、金石沙滩、金笋佛塔、寨门牌坊等设施,而这些以前的村子是没有的。现在医疗、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读小学、看一般的小病在村里就解决了,以前读书、看病都要到30公里外的坡头乡政府所在地,交通不便,8、9岁就住校了,村里从来没出过大学生,而现在,村里有6个大学生了。村民的思想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前村民思想守旧,不重视教育、生产发展干劲不足,现在村民们都注重孩子的培养,发展产业争先恐后。 (建水县新闻编辑部 彭兆伟 倪凤萍 刘娅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