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曲江镇水沟村,笔者就被一块矗立在村子中央的集资修路公示牌吸引住了,公示牌所公示的时间是2017年,公示的内容是“水沟村34户村民自愿集资修建轰通从羊圈到坡头田间路段,共计集资2400元”。为什么群众对修建这样一条看似不起眼的田间道路如此积极?甚至连道路不经过自家田地的群众也慷慨解囊?带着一连串的疑问,笔者作了进一步的调查了解。
要弄清楚群众为何如此重视这条道路的修建,还得先讲一讲水沟村:水沟村隶属建水县曲江镇小里寨村委会,地处红河州建水县曲江镇、石屏县龙朋镇、玉溪市通海县高大乡交界处,俗称两地州、三县、三乡镇的“接边村”,是一个典型的纯彝族山区村子,全村共有80余户、260余人,村民至今还保留说彝族话的习惯。多年来,水沟村群众依托有利的气候、水利等自然条件,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大力种植山药、生姜等农作物,积极发展山泉饮用水、粮食酒酿造等产业,生活不断改善,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通往村子的道路一直依赖玉溪市通海县高大乡克呆村的进村道路,村民世世代代到本县办事,必须绕道玉溪市通海县的高大乡,经高大乡的克呆村、大寨村、槽子村,再沿晋思线走10余公里方可到达曲江集镇,路途遥远不说,拥堵的道路严重影响了群众农产品的运输和交易,道路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水沟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和短板。
多年来,曲江镇党委、政府及小里寨村委会、水沟村小组一直在思考和谋划从本地方土地上重新修建一条通村道路,彻底解决水沟村群众出行难问题,但由于资金有限,加上修路方案不成熟,导致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回家路和致富路梦想始终难以实现,当地群众反应十分强烈。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有呼声、代表见行动,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计划,县人大常委会积极组织开展农村道路“大走访、大调研、严落实”活动,水沟村进村道路“只通县外不通县内”的问题,引起了调研组的高度重视,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经过多次走访、调研、踏勘,调研组认为从曲江镇小里寨村委会水沟村修通连接顶上村道路完全可行,两村之间仅有3公里左右的距离,一旦此路段修通,将有效带动顶上、水沟两个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近200户群众、500人受益。同时,可将隶属曲江镇小里寨村委会的水沟村与顶上村连接,经顶上村道路直达曲江集镇乃至建水县城,大大缩短水沟村至曲江集镇的距离,彻底结束水沟村世世代代到曲江集镇和建水县城要绕道玉溪市通海县的历史。
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人大代表的建议,得到了曲江镇党委、政府及县交通局高度重视,通过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协调,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2020年投资20余万元启动了水沟村通村道路修建,截止6月底已经对路面进行了拓宽改造,水沟村通往县内的道路顺利打通,人民群众彻底告别了“回家要从别人门前过”的历史,老百姓世世代代的梦想终于成真,这条通村路也架起了党和政府帮助山区彝族同胞脱贫致富的“连心桥”。
(通讯员 张建伟 张志彬)